首页» 工作动态» 薪火相传——环能学院退休老党员讲环能故事

薪火相传——环能学院退休老党员讲环能故事

发文时间:2016-03-21

       老党员同志是我党的重要资源和宝贵财富,是加快学院发展的重要力量。为发挥老党员余热、传承环能精神,2016年3月17日,环能学院退休党支部会议于西城校区实验2号楼206会议室召开,学院党委书记刘艳华、办公室主任陈亚飞、学院退休党支部十八名老党员同志参加了会议。退休党支部书记梁贤英同志主持会议。


       会上,刘艳华书记首先向各位老党员同志表达问候与感谢,表示老同志们毕生潜心于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任劳任怨、不求回报,为学院发展立下了汗马功劳,是环能学院的宝贵财富。刘艳华向各位老同志汇报了学院发展近况,传达了学校相关会议精神,对学院未来工作的开展进行了展望,作为学校、学院的“十三五”开局之年,要坚定不移从严治党,严明纪律,学习并贯彻落实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按照学校对两校区进行“两高”布局调整的要求,优化学院的教学、科研布局安排。习近平总书记近来强调“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为学院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要进一步做好学科引领、科技创新和研究生培养工作,推动培养模式改革,加强高水平人才队伍建设,推进国际化办学等各项建设工作。
       会议以“刚刚结束的两会、以老党员亲身经历的环能学院发展历史”热烈的讨论。老党员同志们依次发言,从个人的亲身经历出发,回顾了学校及学院的发展历史,以朴实的语言、生动的事例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场景。
       时任城建系(环能学院前身)副主任的李兆年同志说,自己1959年调到学校,到现在已经工作了57年。当时学校的办学层次还是中专,后来升格为学院,自然灾害时期直到文革期间是学校发展的低谷期,1978年后恢复成为北京建工学院。到2013年,由学院升格为大学,而现在又提出创办全国一流大学的口号,这一步步的发展正体现出建大人不懈奋斗、勇于拼搏的时代精神。他把学校取得辉煌发展成就的原因归结为四点:首先是有一大批热爱教育工作、忠诚于教育事业的工作者,他们勤勤恳恳、不为名不为利,是学校发展的中流砥柱;其次是学校历届领导开拓进取,不自卑、不服输,带领全校师生披荆斩棘、勇攀高峰;再次,历届毕业校友鼎力相助,出钱出力支持学校的发展;最后,在校学生热爱学校,以校为家,全身心投入到学校建设上来,做出了自己的贡献,如一号教学楼就凝结着当时在校师生自力更生的辛勤汗水。
       李兆年同志还举了一个非常生动的例子:刚开始时学校没有水利学实验室,于是自己在实验楼里的一个很小的房间,用砖头砌成水槽,进行试验课程的讲解。后来,依然是自己动手,把车间改造成了实验室,更好地完成了多项教学任务。再后来,由于建造图书馆,车间被拆除,于是与学生一起在一号楼的位置上重新建起了新的实验室。如今,当年一起参与建造实验室的学生大都功成名就,有些获得了国家级劳动奖章,有些成为了建筑行业的领军人物。他们都对老师心怀感激,这种白手起家的精神正是其人生道路的动力来源。
       时任系党总支书记的陈培荣同志回顾了学院历届领导集体和优秀教师,表示正是由于领导班子团结一致、共同进取,青年教师潜心学术、默默奉献,才有了学院的蓬勃发展。在学院的发展进程中,有很多人付出了毕生的心血,为学院争取资金和优惠政策、顺利完成专业评估,他们是值得被环能人铭记的。
      老同志们纷纷发言,在回顾学校、学院发展历程的同时也积极建言献策,针对未来的发展提出了诸多切实可行的好办法、好建议。如:均衡研究和设计人才的培养、重视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等。


       最后,刘艳华书记再次向各位老党员同志表达了感谢,衷心祝愿各位老同志健康长寿。并表示接下来将安排专人对相关老照片及文字材料进行收集整理,供广大师生参观学习,将环能精神代代相传。陈亚飞主任表示,老同志们的发言很鼓舞人,让年青一代更加懂得了责任和担当。学院办公室在今后将进一步做好相应的服务工作,更加关心老同志们的生活,让老同志的退休生活更舒心、退休环境更优越。